来源:株洲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10 09:20:26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22年12月28日在best365网页版登录_Bets365_36365快速检测中心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best365网页版登录_Bets365_36365快速检测中心人民政府市长陈恢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在大战大考中勇毅前行,2022年工作殊为不易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极其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紧紧围绕“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和“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一年来,我们致力围绕一个中心,稳住了经济大盘。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新冠疫情、罕见旱情、突发火情等诸多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创造性实施“房地产19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开展项目建设“三比三看”和“百日攻坚”行动,大唐华银扩能升级、炎陵抽水蓄能、攸县抽水蓄能、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风光资源开发利用5个百亿项目开工建设,创历史之最。7项典型经验做法获省政府大督查通报表扬。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高于全省。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主要实现了“八个突破”:13条新兴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亿元、园区技工贸收入突破5000亿元、市场主体突破40万家、“四上”企业突破5000家、规模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突破1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致力抓好“两个统筹”,确保了发展安全。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疫情处置精准有效。面对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新冠疫情,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以快制快、科学处置,以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好防控成果。安全形势平稳有序。深入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暨拆违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面对1961年来历史最严重旱情,我们坚持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两线作战,实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风险防范化解有力。获评全省年度化债工作优秀市县和化债成效突出地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有力有效。清理盘活“三资”价值总量170.8亿元,实现财力45.9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清水塘治理得到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肯定,环保宣传获联合国环境署表彰。一大批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领域风险妥善化解。
一年来,我们致力打造“三个高地”,提升了发展质量。成立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推行工作项目化、团队专业化、管理扁平化,大力兴产业、推项目、促发展。制造业实力持续提升。入围全国制造业城市40强,居第36位,较上年前进6位。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先进硬质材料、陶瓷、服饰、高分子新材料4个省级产业集群,国省集群数量稳居全省第一。中车双碳产业基地、北斗产业园、三一智慧钢铁城、三一硅能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获批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老工业城市重点联系城市。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省首位,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功率半导体集成技术、重载快捷大功率电力机车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欧科亿、华锐精密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全国第37位,较上年前进4位。联诚轨道装备公司电力机车专用风机等6家企业产品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新一代轨道交通高效驱动系统技术、力能大科学装置等项目顺利推进,永磁电机、半导体等领域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改革开放活力持续释放。国资国企、投融资、要素市场化、政府性投资工程招投标等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市资源投资集团、市人才集团等成功组建。在地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评价中,城发集团居全国第19位、全省第1位,国投集团居全省第7位。加快建设“五好”园区,9个园区实现行政与社会管理职能剥离,株洲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株洲经开区改革有序推进,园区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3%。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金签约落地,总规模200亿元的先进产业集群发展母基金设立运行。加强政银企合作,签订融资96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康宁湖南物流分拨中心落户株洲,保税物流中心全国排名前进20位,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办好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首届株洲旅发大会、通航博览会、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等活动,打造“株洲@你”等宣传品牌,扩大了城市开放度和美誉度。
一年来,我们致力推进区域协调,增强了发展韧性。坚持走融合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入选国家“Ⅱ型大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绿色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湖南(国际)绿色建造科技博览园选址株洲。高质量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整改。开展城市空间美化行动,“三微”实事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行动稳步推进,田心轨道城、凤凰航空城、清水塘等重点片区加快建设,新华桥、枫溪大道608所段下穿改造、田心路竣工通车,株洲火车站及东西广场建成启用。株洲始发至北京、上海高铁列车正式开通,实现了在家门口坐高铁“进京达沪”的梦想。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获评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培育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幸福屋场100个。“六大强农”升级行动深入实施,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实现粮食总产量30.66亿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清零。白关丝瓜种子搭乘神舟十五号“飞天”。“三社合一”改革试点初见成效。“村电共治”经验全国推介。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园建成投产,全国农产品冷藏保鲜整县推进现场会在茶陵召开。攸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炎陵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醴陵隆兴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对接融入“强省会”战略,优化提升5项融城片区规划方案。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长株攸高速等加快推进,长沙一中云龙实验学校建成使用。125种电子证照在三市互通互认。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心保护协同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加快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协同并进。“十大工程百大项目”深入实施,渌水航道成为“省市共建”项目,醴娄、茶常、金醴等高速加快建设,一批省际“尽端路”相继打通。电瓷、烟花、黄桃产业跨省合作初见成效,“两山”铁路、“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株萍吉合作机制更加健全。
一年来,我们致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了发展动能。大力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推出制造名城早餐会、企业办事不求人、“六即”改革、“县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机制。出台“法治护航12条”。“水电气网报装一件事”“竣工即交证”“一把手走流程”、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等经验做法获国省推介。“诸事达”用户突破245万。大力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留抵退税占税收比重、制造业退税规模全省第一。率先推行土地招商“五带”模式,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249个、总投资额843.2亿元,新增“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6个。连续三年上榜中国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上市在审在辅企业8家,居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小巨人”21家,总数达58家。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9家,总数达25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企业密度全国第一。
一年来,我们致力增进民生福祉,彰显了发展温度。以民生“六位”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实事,省市民生实事较好完成。社会保障提质增效。新增城镇就业5.8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7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七连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八连涨”,城乡低保实现“九连提”。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突破500亿元,“面签当天即放款”经验全省推介。成为全国唯一开展药品和低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非省会城市、全国首批“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城市。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新建公办中小学校6所,义务教育学校“民转公”6所,新增公办学位2.03万个。提质改造农村中小学117所。义务教育“双减”经验全国推介。推进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提质升级。湖南汽车职院等3所院校进入国家“十四五”本科院校设置规划。成功签约共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获批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成功承办全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我市所获金牌数和总奖牌数均居全省第一。易冉荣膺“大国工匠”。十四届省运会我市得分全省第二。隆重举行壬寅年祭祀炎帝陵典礼。高规格举办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先后三次在全国作经验介绍。健全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N合一”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道路交通顽瘴痼疾整治、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利剑护蕾”等专项行动。全市信访工作总体呈现“六降四无”良好态势。全年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
一年来,我们致力加强自身建设,体现了发展担当。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注重狠抓落实,把政治忠诚体现在推动株洲发展的实干实绩上。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地方立法“株洲模式”、法治审查“株洲品牌”获国省推介。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省建议提案21件、市人大代表建议254件、政协提案283件,办复率100%。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监察、审计、统计监督,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坚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实现“十连降”。大力降本增效,政府投资效益明显提高。政务公开主题日和政策解读小推手经验获国务院推介。大力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面对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沉重的历史包袱,全市广大干部以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的历史主动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巨大勇气,开拓进取、担当实干的坚强斗志,打赢了不少硬仗、恶仗,凝聚了强大的发展正能量!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2022年,我们坚守初心使命不懈怠,紧盯目标任务不动摇,全力以赴稳经济、抓改革、促发展,众志成城战疫情、抗旱灾、灭山火,攻坚克难闯关隘、防风险、保稳定,我们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干事氛围更加浓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株洲迈出坚实步伐。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与支持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是全市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株部队官兵以及中央、省驻株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株洲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政府债务化解任务依然很重,安全生产、基层治理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干事创业本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扬斗争精神,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扎实实做好2023年工作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当前株洲进入了乘势而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株洲篇章的关键期,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株洲的新征程,全市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环境、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要求,我们必须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升加快株洲发展信心。尽管新冠疫情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增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但我们要看到,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的“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是我们最大的机遇;我们要看到,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我们要看到,株洲产业基础好、配套体系全、发展韧性足,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的活力将全面复苏。特别是国省重大战略、重要政策、重点改革正在发力见效,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我们必须守正创新、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夺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株洲的更大胜利!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以“项目攻坚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更加集中力量,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株洲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粮食产量30亿斤以上;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同时,锚定“一突破、两进位、三覆盖、六倍增”五年目标,一以贯之、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力争实现“三突破三新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园区技工贸收入突破6000亿元;新增1个千亿产业、1个千亿园区、1家百亿企业。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实干出彩。聚焦产业强市发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加快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七大工程”,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数字株洲。聚焦项目建设发力。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坚持项目第一抓手,服务围绕项目转,工作围绕项目干,狠抓签约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三率攀升”,促进项目投资量、实物量和工作量“三量提升”,全力抓好“四个十大”项目,以项目大建设推动高质量大发展。聚焦改革开放发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推进“四个十大”改革举措,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聚焦城乡统筹发力。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合作共赢,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环境优化发力。开展“三度”竞赛活动,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外开放的新标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2023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加力打造“三个高地”,强化“三大支撑八项重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紧盯“四在”项目,梳理“五未”清单,开展“四大攻坚行动”。健全工作机制,更好发挥“三个高地”指挥部的靠前指挥和抓总作用,大力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体制重塑和流程再造。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49个,完成投资1068亿元。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重点抓好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器件等十大产业项目。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围绕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五大领域,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建设,重点抓好老工业基地设施提质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前瞻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重点抓好15兆瓦级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等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全力以项目之“进”支撑经济之“稳”。
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链工作机制,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力争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以上。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提质升级“3+3+2”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争创先进硬质材料、先进陶瓷国家级产业集群。推动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与北斗应用、先进陶瓷和新型功能玻璃产业向千亿规模迈进。扎实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大力推进“四算一体”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北斗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争创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积极培育研发设计、基础检测、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全力激发市场活力。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推行“免申即享”,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打通政策覆盖中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稳住市场主体,留住发展“青山”。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实施“裂变、新苗、尖峰、立柱”计划,实现市场主体突破45万家,企业占比达到2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80家以上、“四上”企业500家以上、省级及以上“小巨人”企业70家以上。大力培育骨干税源企业,夯实财税增收基础。实施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3家。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巩固和提升传统消费,举办“制造名城、幸福株洲”消费节,提振餐饮、住宿、家政等服务消费,促进汽车、家电、家具等实物消费。探索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支持发展共享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规范发展直播电商。推动中心商圈资源整合提质,打造一批“夜间经济”地标,做响十大网红景点等六类热门“打卡地”品牌。
全力推动园区提质。加快创建“五好”园区,推进园区“三生融合”“三态协同”。支持攸县化工园调区扩区,争取清水塘片区纳入株洲经开区,打造北斗产业园、天元工业软件园等“园中园”,推进醴陵经开区申报国家级园区。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管理向“泛投资机构”转型,理顺株洲高新区“一区三园”体制。推进赋权强园,实现“园区办事不出园”。强化“链园协同”,突出主特产业招大引强,争创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持续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加大“三类用地”、闲置标准厂房处置力度,全市园区亩均税收达到20万元。
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快水竹湖学校、雅礼实验学校等建设,推动田心片区教育提质升级。巩固和拓展“双减”成果,强化学生心理关怀和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县域高中建设。全面推进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提质升级。全力支持列入国家本科设置规划的高职高专达到评估标准,推进技师学院转设高职。增加公办中职学位,加快“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支持湖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2%以上。培育科技企业梯队,高新技术企业达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00家。打造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力能和冰风洞大科学装置等项目建设,推动永磁动力、高分子材料、新能源装备等平台进入“国家队”。深化科技体制和评价改革,健全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双创精英人才计划”,引育顶尖领军人才10名以上,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大企业柔性引才用才支持力度。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推动先进产业集群发展母基金高效运行。加大征拆力度,完成集体土地征拆1.8万亩左右、国有土地征收7.16万平方米。强化电力保障,推进株洲百万吨储煤基地建设。
(二)坚持开拓创新,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严控政府投资成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完善以支持实体经济为本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深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深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全市耕地、矿产和林业资源管理。推进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更大彰显“三社合一”改革试点成效,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并重、稳存量和扩增量并举,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湖南自贸区协同联动区建设,推进外贸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力争有实绩的外贸企业达770家以上,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坚持外经、外贸、外资“三外”综合施策,搭建高质量开放平台,加快激活保税物流中心效能,构建清水塘口岸经贸区,打造全国二手车出口重要集散基地,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全年开行300列以上。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招商引资28条”,组织举办轨博会、瓷博会、服博会、航博会、钻石论坛、烟花论坛等,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国企带民企、大手牵小手”产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湘商产业园和湘商总部建设。发挥“厂所结合”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孵化裂变新主体。积极争取国省重大试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支持。创新开展市场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场景化招商、小分队招商、资本招商。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三类500强”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到位内资增长10%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最高时效度、最优便利度、最好满意度”服务市场主体竞赛活动。持续巩固制造名城早餐会、企业办事不求人、“一把手走流程”等成果,推动“六即”改革等走深走实。心甘情愿、心急如焚为企服务,及时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擦亮“创业株洲、万事无忧”服务品牌。深化“一网通办”,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促进民营经济10条”,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浓厚氛围,让企业办事更方便、项目推进更顺畅、投资创业更安心。
(三)坚持统筹协调,促进更高能级区域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五大振兴。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330万亩以上。全面落实“田长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两品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推动全市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户厕6500个。全力推进酒埠江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醴陵市水系连通水美乡村项目建设,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突出抓好脱贫产业发展、低收入群体常态化帮扶、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稳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
全面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项目在县域布局。推进醴陵电力电瓷和花炮、攸县香干、茶陵现代农业、炎陵黄桃等产业园建设,建设醴炎县域经济走廊。培育建设一批百亿产业、十亿企业、亿元项目。深入开展乡贤返乡创业行动。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县域经济发展信贷投放,鼓励工商资本到县域投资兴业。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一县一策”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创建全省示范试点县。健全县域经济考评体系,继续开展“十强十快”乡镇(街道)评选,打造一批产业重镇、边贸强镇、特色小镇。
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订,完成城市重点片区规划优化编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4+5+N”行动,打造“会呼吸”的城市。加快城市更新,推动田心片区、331片区、601片区改造,推进田心轨道城、清水塘产业新城、凤凰航空城、高铁新城、枫溪生态新城、南洲新城等片区开发。新建金山新城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航空大道及跨铁工程。实现清水塘大桥竣工通行,完成石峰大桥东西匝道、建宁大桥东西匝道建设,建成铁东路北段和新塘西路,拉通渌枫大道、湘江东岸沿江路、天池路、荷叶冲路、升龙路、藏龙路、森林路等“尽端路”,打通珠江北路和栗雨东路交叉口等一批交通堵点。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停车秩序治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快推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创建更高水平国家园林城市。
全面加强区域协调合作。积极对接“强省会”战略,大力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协同编制智能制造湘江湾、临空临园片区规划。共建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和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开展长株潭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延伸至渌口、醴陵的前期研究。加快推进云龙融城未来社区、华强路到机场连接线、神农百草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大唐华银配套码头建设,共同打造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推进电子证照共享互认、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共同争取国省支持,加快建设“两带一走廊”。实施交通强市战略,加快醴娄、茶常、金醴扩容、京港澳高速扩容和芦淞通用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推进渌水航道、长赣铁路、株潭高速南环线、长株攸高速、上栗至醴陵以及县域4个通用机场项目前期。扩大“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更高品质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在全面完成省民生实事基础上,重点办好打造幸福屋场等十大重点民生实事。
扎实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坚持就业优先,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技能人才成才快速通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坚决防范社保领域风险隐患。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完善困难群体救助方式。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
扎实推进健康株洲建设。推进健康株洲15项专项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湘雅系重大医学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发展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争取省级优势专科区域医疗次中心落户。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规划建设神农药祖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实施省市卫生人才工程和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基础数据共享应用,提升智慧医疗服务水平。全面落实生育支持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卫生城市。
扎实促进文化旅游繁荣。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加快综合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新型智库。打造门前三小、街头艺术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大力实施“欢乐潇湘”“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等文艺惠民工程。建设市文艺工作者之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办好湖南工业旅游节、醴陵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乡村文化旅游节,推进炎陵、醴陵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聚焦“中华始祖炎帝”“世界制造名城”“千年瓷都、天下醴陵”“第一红色革命根据地”四大品牌,全力打造“神农福地、制造名城”知名旅游目的地,让株洲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更高效能治理。坚持底线思维,持续抓好“两个统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推进市疾控中心和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加强医疗资源和药品储备,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全力保健康、防重症。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继续开展道路交通等领域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力量建设,推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转化,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风险。争取和承办好全国应急装备博览会。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坚决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过程闭环管理,严格审批国企新增债务,压减企业债务规模,降低融资、人工等成本。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大力处置和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有效化解房地产风险,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传销工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维护金融和社会秩序稳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数据安全。
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和省交办问题整改。强化“五控”举措,市区空气优良率保持在83%。深化河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一江两水”系统联治,全力创建渌水国家级样板河,加快中心城区污水系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快白石港排涝泵站、枫溪港泵站建设。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和历史遗留矿山污染治理修复。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全市“1+N”政策体系。以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等为抓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加强法治株洲建设。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和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渌水流域综合治理立法。深化“信用株洲”建设,健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着力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画好最大“同心圆”。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快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探索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学院和培训学院联盟,推进“雪亮工程”和“社会治理一张图”联动,统一规范全市网格员管理,进一步健全“N合一”机制,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样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诈骗、盗抢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和治理体系,推动初信初访办理提质和积案化解。全力迎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考”,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大力支持驻株部队改革发展,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
各位代表!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社会治理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磨炼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保持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气概,淬炼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坚韧,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中砥砺攻坚胆识,推动现代化新株洲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三、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引领,打造忠诚务实高效清廉政府
面对时代的使命、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我们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提高政府系统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定政治忠诚。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筑牢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忠诚,坚决在思想上认同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工作要求,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坚决务实担当。时刻保持“在线”状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和“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健全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给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向发展聚力,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用实干笃定前行,用奋斗开启未来。
(三)坚持高质高效。建设数字政府,注重数字赋能变革,优化业务流程再造,数字平台集成应用,加快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大力推进优化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改革,打造分工有序、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机制。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强化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用实绩兑奖惩。
(四)坚守清廉本色。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整治政府系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大力纠治“四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过“紧日子”思想,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全面建设清廉政府,让清正清廉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株洲而团结奋斗!
名词解释
1. 三大支撑八项重点:“电力、算力、动力”支撑;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优化营商环境、“五好”园区建设、“四个十大”、湘商回归。
2. 三比三看:比谋划能力,看研究深度;比执行能力、看转化时效;比协调能力,看建设进度。
3. “五好”园区:产业园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
4. “三微”:微公园、微亮化、微服务。
5. 六大强农:品牌强农、特色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人才强农、开放强农。
6. 三社合一: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服务社融合运行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
7. “六即”改革: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配套、竣工即交证、投产即培育。
8. “五带”:带规划指标、带实景地图、带相关配套、带社会环境、带出让方案。
9. N合一:整合维稳、信访、退役军人、涉众金融、涉恐等部门力量,按照党委主导、政府主责、部门齐抓共管的原则,形成几块牌子,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全新机制,对全市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全流程指挥调度和全方位统筹管理。
10. 一突破、两进位、三覆盖、六倍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全省排位均前进一位;上市企业、亿元税收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投产项目县市区全覆盖;千亿产业集群、规模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市企业数量实现倍增。
11. 先进制造业“七大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数字技术赋能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园区提质升级工程、开放合作提升工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
12. “四个十大”改革举措:十大改革深化行动、十大改革创新行动、十大改革重点项目、十大基层探索改革。
13. 三度:最高时效度、最优便利度、最好满意度。
14. 四在:在产、在建、在谈、在册。
15. 五未: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达产。
16. 四大攻坚行动:项目招引攻坚、征拆供地攻坚、园区项目攻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攻坚。
17. 十大产业项目: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器件、三一株洲基地、航空动力重大专项、长株潭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园、北斗产业园一期、北京汽车产品升级、宏工智能自动化装备、中车双碳产业基地、东方希望现代化生猪养殖、株洲铁路综合物流基地。
18. 十大基础设施项目:老工业基地设施提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智慧绿色能源互联网、城区主干路网提质改造、跨区高速及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大唐华银扩能升级、风光资源开发利用、引洮润株、渌水流域系统治理、海绵城市建设。
19. 十大科技攻关项目:15兆瓦级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兆瓦级混合电推进系统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酰胺基石化新材料全产业链技术、超大功率高性能智能变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双源重载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基于硬质合金基体与金刚石涂层适配性的高性能数控刀片、高性能透明微晶玻璃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及应用研发、大吨位矿用车制动电阻关键技术研究、高精度高可靠数字液压阀关键技术研究、液态动力电池透气防爆阀研发及产业化。
20. “3+3+2”现代产业体系:第一个“3”是指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等3个优势产业。第二个“3”是指电子信息、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等3个战略产业。“2”是指两个一批:一是提升陶瓷、服饰、烟花爆竹等一批传统产业;二是布局功率半导体、永磁动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通用航空、新型功能玻璃、5G应用、深海装备、北斗应用、算力基础设施等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
21. 四算一体:“算力、算网、算法、算据”一体。
22. “三生融合”“三态协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三态协同”。
23. 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4. 4+5+N:“4”是开展排水设施体系完善、城市更新“+海绵”、海绵城市建设产业引领、海绵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专项行动;“5”是建设金山新城、枫溪—青龙湾、田心、清水塘、云龙示范片区;“N”是打造一系列精品工程。
25. 两带一走廊:湘赣边区域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美丽乡村示范带和“两山”铁路美丽走廊。
26. 十大重点民生实事:①提升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提质改造农村“三路”15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00公里、修缮和新建农村桥梁30座;②微公园(口袋公园)建设:建成微公园7个,新增公园绿地3万平方米;③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70个、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293套、新筹集公共租赁住房291套;④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完成28个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本年度新增预售商品房全部纳入“交房即交证”范围;⑤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至2023年底全市0—3岁托育服务托位建设达到1.5万个、养老机构新增护理型床位180张、完成3012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10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中医馆标准化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能熟练掌握和运用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业务收入同期增长10%;75%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至少掌握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⑦打造幸福屋场,建设和美乡村:开展农村“三清三小”(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秀美庭院创建500个、推广“门前三小”(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经验,建设幸福屋场50个;⑧城区道路治理:打通10处交通堵点、拉通10条以上城区未贯通道路、完善12条小街小巷路灯;⑨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建设180万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6座;⑩帮扶救助生活困难群体:实现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35万人次以上、为生活困难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万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490人、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00户、农村残疾人阳光增收360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不低于650元/月、5000元/年。
27. 五控:控尘、控车、控排、控烧、控煤。